男子花87万办了300年健身卡!老板跑路后,这张卡成了笑话
杭州的金先生大概这辈子都不想再碰健身卡了。两个月内,他在常去的健身房砸了87万,办了张能用到300后的年卡,还囤了1200节私教课。销售说这是 "内部福利",买卡能翻倍赚钱,结果钱刚转过去,老板就带着钱消失了。如今他手里攥着 26 份漏洞百出的契约书,只换来一句 "当时昏头了"。这事儿听着荒唐,却撕开了健身行业预付卡骗局的遮羞布 —— 当 "稳赚不赔" 的馅饼砸过来,多少人会像金先生一样,脑子一热就跳进坑里?
从老会员到 "冤大头":87 万是怎么砸出去的
1.1 销售的 "内部福利":买卡能赚钱?
金先生在这家燃炎健身房练了 3 年,算是老面孔。今年 5 月,一个销售突然凑过来递烟:"哥,给你留了两个内部名额,8888 块买张卡,我们帮你 16666 块卖掉,净赚近一倍。" 销售拍着胸脯保证,卖不掉就全额退款,还能抽 10% 佣金。金先生起初犯嘀咕,但架不住对方天天发 "成功案例",说谁谁谁靠这招赚了好几万。当天他就转了 1 万 7,买了两张卡。
1.2 一步步被套牢:从 1 万 7 到 87 万
没过几天,销售又找上门,说 "团购差几个名额,你帮个忙包圆呗"。金先生一想反正有保障,又充了五六万。接着,对方把 "大团购经理" 请来,三说两说,他又砸了三四十万。到 7 月,对方说 "还差最后十万,15 号全退给你",他竟又转了十万过去。现在回头看,那些契约书漏洞百出:没写返利金额,没标退款时间,反而明晃晃写着 "会员权益无法转让"。可当时被 "高收益" 冲昏头的金先生,连合同都没细看。
1.3 老板失踪:承诺成了屁话
7 月 15 号该退钱时,对方开始拖:"财务在审核"。拖到 25 号,电话直接打不通了。金先生冲到健身房,前台一脸懵:"不知道这事啊"。他这才发现,当初对接的销售和那位 "大团购经理"(后来才知是法定代表人),全都人间蒸发。更气人的是,健身房里正常上班的员工说,老板早就把值钱的器械偷偷运走了,他们也在等着发工资。
健身行业的 "割韭菜" 套路:三步让你掏钱
金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。在健身行业,类似的 "割韭菜" 套路层出不穷。从诱人的 "虚假福利",到充满套路的 "口头承诺",再到最后的卷钱跑路,一套组合拳下来,不少消费者的钱包被掏得干干净净。
2.1 第一步:用 "虚假福利" 钓你上钩
这些健身房套路都差不多。先给你点小恩小惠,比如免费体验课、老会员回馈,让你觉得 "占了便宜"。就像金先生遇到的 "买卡赚钱",还有小张碰到的 "健身满 128 天全额返现",听着特划算,实际上都是诱饵。他们还会租些高端器械撑场面,装修一半就开始预售,说 "现在办卡最优惠",等你交了钱,泳池可能永远在 "施工中"。
2.2 第二步:用 "口头承诺" 逼你充值
等你有点动心,销售就开始打感情牌。"哥,我这个月就差你这单完成业绩了","现在充 10 万送 8 万,相当于五折"。他们特会看人下菜碟,知道金先生有点闲钱,就鼓吹 "这不是消费是投资"。更缺德的是,他们故意不把承诺写进合同,像金先生的契约书里,连 "转卡赚钱" 这事儿提都没提。等你后来找过去,对方就耍赖:"那是销售个人说的,不算数。"
2.3 第三步:卷钱跑路,换个地方继续骗
这是最恶心的一步。等骗到足够多的钱,老板就会找个理由 —— 比如 "经营不善"" 店面升级 ",然后连夜卷款跑路。有的还会换个名字,在隔壁街区再开一家,接着忽悠新客户。就像小张遇到的健身房,闭店后说可以去分店,结果分店根本不认账。这些人大多没有正规经营许可证,异地作案,跑了就很难追回来。
金先生的故事成了街坊邻居的笑料,但笑着笑着就该哭了。87 万买个教训,听起来很贵,但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跳进同一个坑。那些健身房的套路其实不高明,无非是利用了人的贪心和侥幸心理。记住,但凡让你 "先交钱后享受" 的事,都得多留个心眼。健身是为了健康,别最后钱没了,气出一身病,那才真叫得不偿失。:健身房跑路的速度,永远比你减肥的速度快 —— 办卡前先想想,你是来健身的,不是来给老板凑跑路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