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故事1:李勇军 28岁 三源里菜市场水产摊经营者 创业10年
我2008年来了北京,初中毕业,没啥文化,就想出来闯荡。一开始没那么多资金,弄个摊都要管亲戚们借钱凑。差不多还了五六年吧。
那段时间,没钱吃菜,就吃咸菜,持续了一年多。干这个活整天穿不好,一年都不用买新鞋,天天都穿水鞋。一年到头没有休息天,除了初一到初六,市场关门了我们才休息。
压力最大的时候,经常到一两点睡不着觉,满脑子想怎么经营摊位,是我姐,一点点帮我理货,教我。现在我有两个铺子,货品既有国产海鲜也有进口海鲜,周六日生意基本爆满。
从刚毕业后的一无所有,到现在慢慢把生意理顺,感觉自己算是个创业者了。
创业成功故事2:随易 29岁 二手酒馆创始人 创业4年
我2015年来北京创业做一个社交平台,2017-2018年9月在36氪,今年春节后开始做二手酒馆。
我在36氪其实得罪了很多人,辞职的时候估计一半的人都很开心。我发现自己性格还是适合创业。刚好我喜欢喝酒,就想着做件我既喜欢又擅长的事。
我的合伙人负责卖酒,我负责创意,比如说我们有一款酒叫豆汁鸡尾酒,卖得很好,北京前一段雾霾的时候我们还做了一杯雾霾酒。
创业故事3:汪尼可 36岁 汪婆婆卤菜经营者 创业5年
我2005年毕业后在北京打拼,做过影视后期,在一个教育类公司做了快十年,这十年做互联网,搞运营看论坛,后来意识到一个问题,我不喜欢这些,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我喜欢的。有次接个活,做了个讲空巢老人的节目,我就想到我爸妈。爸妈年纪大了,在湖北有家小小的卤菜店,口味好,远近闻名,但我们一年也见不上几次。
2014年我把爸妈骗到北京,一起做了汪婆婆卤菜。这家店是实实在在的,它可以让我印证自己在互联网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经验,也可以让我们一家人团聚。
第一家店在北新桥,十五平米,小得站不下十个人。刚开业那会儿晚上在店里能听到远处簋街一家很红火的店的叫号声,悠悠扬扬,而我家店一个人都没有。但我们是这条街上最勤奋的,第一单外卖的订单,是我妈亲自送的。我们要做良心的事,像做给家人、亲人吃的那样来对待顾客。
现在店大了,顾客多了,要忙的事也更多。我爸妈今年七十多岁,每天忙到晚上十一点才能吃上一顿饭。他们这代人是最认真最辛苦的一代人,前半生由不得自己,后半生还要接着为儿女辛苦。
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创业故事4:杨华 54岁 三源里菜市场菜摊经营者 创业25年
1991年我和新婚的老公来了北京,俩人加起来就拿了五千块钱,租房子花掉了几百块,又花了几百块买三轮,每天蹬三轮上大钟寺进菜,一天蹬三趟,一共一千多斤。
菜摊在户外,赶上下雨就特冷,冬天手和脸都冻了。冻一天回家,还要扒蒜,洋葱扒好,把葱切好,方便第二天卖。都弄完了,折腾到晚上11点睡,早上5点就得爬起来,一天也只挣四五百块。卖菜利薄,洋葱,胡萝卜挣几分钱一斤。
但靠这个摊子,给孩子弄了套房子,车,还有工作。创业这20多年,我感觉也值了,挣到钱了就高兴。
这几个创业小故事,真实的展示了创业者努力上进的精神斗志,值得感悟
2025年可参考的10个小本创业点子商机,适合积蓄不多,但有想法的创业者
餐饮创业故事:90后女孩李霄开串串火锅店,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创业天地